丹轆建德學校參與第五屆華校學生藝術節
由曾景祥愛心文教基金會、大馬尼拉華教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華校學生藝術節」,於二○一○年十二月四日,假能仁中學大禮堂盛大舉行。在所有參與盛會的華文學校中,丹轆建德學校是唯一來自外省市的團體。其演出博得在場師長、觀眾的好評。
建德學校位於丹轆市(Tarlac City),是中呂宋區一所「小而美」的華文學校。近兩年,建德學校於暑期舉辦「臺灣暑期華語文進修團」,帶領學生數十人赴臺灣進修華語文與中華文化。研習期間,學生於國樂、武術、太鼓、書法、作文等各項藝術技能,皆受臺灣專業老師指導。特別是國樂與武術,表現尤為亮眼。建德國樂團已頗具規模,曾在雙十國慶活動等重要場合應邀演出,獲得在場觀眾一致好評。建德武術隊則利用上課前的清晨時間練習,日復一日,不曾間斷。
喜聞曾景祥愛心文教基金會、大馬尼拉華教協會聯合主辦華校藝術節,建德學校雖遠在丹轆市,往來交通不甚便利,但仍去電主辦單位,積極的表達參與盛會的意願。藝術節當天,建德學校帶來了國樂與太極拳表演,讓與會眾人留下深刻印象。建德國樂團以「薄海騰歡」、「牽手」兩首樂曲為藝術節開場。「薄海騰歡」的歡樂喜慶曲調,正適合為藝術節的開幕帶來熱鬧氣氛。而「牽手」的樂音一出,臺下觀眾無不豎起耳朵,這正是當紅臺灣連續劇「夜市人生」的片尾曲啊。臺上演出的學生們,不但雙手彈撥著樂器,也同時演唱出歌曲。不僅是華僑學生,就連純菲籍學生亦能正確無誤的一字一句唱出。頓時臺下臺上齊聲唱和,樂音合著歌聲、歌詞,場面洋溢著溫情。稍作休息後,建德武術隊帶來了「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楊家太極武藝在海內外流傳最廣,且最為盛行,也發展出甚多流派。甚至成為亞運、臺灣區運的正式比賽套路。學生們雖然青澀,但打起拳來虎虎生風,頗有架式。
建德學校師生感謝曾景祥愛心文教基金會、大馬尼拉華教協會,提供此一絕佳機會,讓外省市華校也能參與大岷區華校盛會。亦感謝能仁中學提供寬敞舒適的表演場地,以及貼心、熱情的服務。以「藝」會友,以友輔仁,建德學校此行可謂收獲豐富。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10.11.28丹轆寶光建德天悟佛堂太鼓隊,參加拉古板興儒書院周年慶活動
(照片說明:建德學生太鼓表演)
(照片說明:建德師生於興儒書院前合影,中立者為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
丹轆寶光建德天悟佛堂太鼓隊,參加拉古板興儒書院周年慶活動
日前菲律賓拉古板市(Dagupan)興儒書院,歡喜迎接周年。應興儒書院楊美雲點傳之邀,丹轆市寶光建德天悟佛堂,由王坤源點傳師、林錦秀講師率領道親、學生十餘人所組成的太鼓隊,前往表演並獻上誠摯祝福。於海外開荒辦道,實屬不易。兩地佛堂能相互支援,相濡以沫,實在是一貫道道親向心力、凝聚力的最佳表現。
藉由舉行周年慶祝活動,興儒書院提倡「吃素救地球」,這個又養生又環保的最新觀念。楊點傳師上臺致辭時,特別舉了「牛放屁」的有趣例子,說明吃素救地球的重要。畜牧業中常見的牛、羊等動物,在放屁、打嗝的同時,會排放「甲烷」。畜養每頭牛一年所排放的甲烷等溫室氣體,相當於一輛汽車跑7萬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以全球計算,10.5億頭牛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驚人。聽到這則故事,在座人們無不驚呼聲連連,沒想到吃肉竟然成了全球暖化的幫兇。為了推廣素食,興儒書院相當用心的準備了豐盛的素食餐飲,供與會道親享用。很多食材,如素食雞腿等等,單價都相當昂貴。興儒書院不惜血本,提供在場道親兩三百人盡情享用,主要目的仍在藉此告訴世人,素食餐飲在美味與營養上,絕不打折。不僅如此,茹素更是保護地球最直接的方式。
寶光建德天悟佛堂於菲律賓丹轆市開荒辦道,至今已逾十五載。在王坤源校長、林錦秀講師兩位前賢的慈悲指引下,不論是道務或校務,都能以穩健的腳步成長,得到菲臺各地道親的肯定與支持。今年四月,王點傳師與林講師率道親、學生二十餘人,返臺研習中華文化,受到彰化道親的全力協助。除了書法、太極拳之外,學生們更習得了太鼓表演的才藝。今年九月,幸獲我僑務委員會捐贈大小太鼓八座,全校師生無不為之一振。利用課餘時間,在兩位前賢不辭辛勞的指導下,學生們演出水平日益精進。然而,師生雖身懷絕技,卻始終苦無表演舞臺。
似乎是濟公老師的安排,拉古板市興儒書院日前歡喜迎接周年,建德太鼓隊因而得到演出機會。興儒書院楊美雲點傳師特別致電王點傳師,邀請天悟佛堂參與慶祝盛會。王點傳師欣然接受邀請,並允諾提供太鼓表演,以表祝賀之意。建德太鼓隊相當珍惜濟公老師的安排,每日下課後,王點傳師、林講師總是一次又一次的為學生修正姿勢、調整動作,務必要求在正式登臺時,呈現盡善盡美的成果。儘管兩位前賢喊得嘶聲力竭,學生們練習得手腕發麻,但眾人仍不以為意。
正式演出的日子到來,興儒書院將建德太鼓隊安排在第一個表演節目。在座老華僑林淵明先生、陳燕燕女士伉儷,以及蔡雪嬌女士,對於建德師生的表現讚譽有加。林先生熱情地告訴王點傳師,假以時日,建德學校所撒下的中華文化種子,必定能在菲國開花結果。
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練習,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演出。但因王點傳師、林講師兩位前賢要求完美的性格使然,返回天悟佛堂後,師生們仍持續練習,為我駐菲代表處所舉辦,民國百年開國紀念日慶祝酒會的演出努力。相信,建德太鼓隊將更上層樓,讓菲臺兩地人士驚艷。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10.11.19丹轆建德學校品德教育課,「孝順週」活動圓滿落幕
(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與綁水球體驗懷孕之苦學生合影)
10.11.19丹轆建德學校品德教育課,「孝順週」活動圓滿落幕
建德學校除了一般課業之外,亦相當重視品德教育。校方深信,品德教育之重要性遠高於一般課業,並期許學生在家裡是好孩子,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會則是個好國民。為了教導孩子們「孝順父母」的重要,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丹轆建德學校特別舉辦「孝順週」系列活動,且於日前圓滿落幕。
為期兩星期的活動中,包括了綁水球的懷孕體驗,《百孝經》、《孝道四句聯》、《弟子規》等教孝經典的背誦與講解,觀賞影片《父母恩重難報經》,撰寫與彩繪孝順學習單,中學部「談孝順」作文寫作指導等等。最令學生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背水球的懷孕體驗活動了。為了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校方特別在每位學生的腰際綁上水球,藉以模擬懷孕時母親的沉重負擔。對此,學生們一開始都覺得新鮮有趣,就算綁著水球仍不斷的跑跑跳跳。但過了不久,一個個出現了腰酸背痛的陣狀。不僅如此,讀書、寫字、吃飯、上廁所,這些原本輕而易舉的尋常小事,多了顆水球就讓孩子們覺得辛苦萬分。孩子們這才明白,原來媽媽懷胎十月,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此外,於每日的讀經課,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分別為學生講述經典中關於孝順的篇章。由於學生們早已對經典內容相當熟悉,輔以師長深入淺出的說明,更能明白「孝是人道第一步」(語出《百孝經》)的道理。
最後,活動孝親經驗分享中結束。由王校長、林主任開頭,為學生們訴說了屬於自己的孝親故事。說到關鍵處,兩位師長儘管站在臺前,也不禁紅了眼眶,潸然泣下。小學四年級的洪玉娟,上臺向大家訴說深藏在內心中對母親的歉意,說著說著亦流下真誠的眼淚。藉由「孝親週」系列活動,建德學校師生無不重新認識了「孝」的真諦。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10.11.12菲臺「國際小筆友」活動,丹轆建德學校踏出第一步
10.11.12菲臺「國際小筆友」活動,丹轆建德學校踏出第一步
為了提升學生基礎寫作能力,認識書信寫作基本格式;為了宏大其國際視野,建立跨越國籍、地域、種族的友誼;更為了找回魚雁往來的熱切期待,以及字裡行間的真實接觸。菲律賓丹轆建德學校與臺灣臺中縣東新國小展開跨國合作,舉辦了「國際小筆友」的書信寫作活動,日前已由丹轆建德學校學生寄出第一波信件。菲臺兩地師生,無不引頸期盼信件跨過海洋,雙手捧讀尺素的那一刻。
丹轆建德學校於中呂宋地區,默默耕耘華語教學十餘載,取得了卓越成效。學生不僅具備「聽、說、讀」的能力,就連較為困難的文章寫作,也難不倒他們。由小學高年級開始,學生必須每天寫作日記,於週末、假期亦然。除了日記,中學學生則每週尚須撰寫作文一篇。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等教師由基礎的修改語法錯誤、別字,到較進階的指導情意表達、題材選擇等等,仔細地批閱學生作品。建德學生能有如此寫作能力,可說是師生長年共同學習成長的結果。
中華民國僑委會替代役教師鄭芳祥於今年五月至建德學校服務,驚覺該校學生之中文寫作能力,明顯優於平均水準,且足以書寫信件,於是發起了「國際小筆友」的活動。首先,鄭老師聯繫在臺執教之友人,臺中縣東新國小洪萱芸輔導主任,倡議並邀請該校師生參與此活動。取得洪主任同意後,隨即引導建德學校學生寫作信件。課程進行時,學生們對此未曾有過的經驗,皆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鄭老師指導學生於信中介紹菲國特色,學生爭先恐後的表達意見,舉凡「SM」、「鴨仔蛋」、「碧瑤」、「百島」、「PBA」等等,不論是商場、特產、名勝乃至職業運動,都成為寫作內容。學生們的作品在經過老師稍作修改後,首波十餘封信件,已於日前寄出。
建德學校王坤源校長對於「國際小筆友」活動,給予很高的認同。王校長表示,文章寫作對於思考創造力有很大的助益,學生亦能藉此熟悉中文書信寫作格式。最後,藉由書信往來所展開的跨文化交流,更是學生難能可貴的經驗。未來,建德學校亦會帶領學生拜訪臺灣的小筆友。臺灣臺中東新國小洪萱芸輔導主任則表示:藉由寫信,除了可以來提升孩子的文字組織能力,也可以訓練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現在很多的事物都被電腦取代,但是文字書寫所傳達的情意是無法被取代的。此外,洪主任指出,菲籍的外國小筆友將大大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此可增加孩子們的世界觀,拓展他們的生命經驗。
為了提升學生基礎寫作能力,認識書信寫作基本格式;為了宏大其國際視野,建立跨越國籍、地域、種族的友誼;更為了找回魚雁往來的熱切期待,以及字裡行間的真實接觸。菲律賓丹轆建德學校與臺灣臺中縣東新國小展開跨國合作,舉辦了「國際小筆友」的書信寫作活動,日前已由丹轆建德學校學生寄出第一波信件。菲臺兩地師生,無不引頸期盼信件跨過海洋,雙手捧讀尺素的那一刻。
丹轆建德學校於中呂宋地區,默默耕耘華語教學十餘載,取得了卓越成效。學生不僅具備「聽、說、讀」的能力,就連較為困難的文章寫作,也難不倒他們。由小學高年級開始,學生必須每天寫作日記,於週末、假期亦然。除了日記,中學學生則每週尚須撰寫作文一篇。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等教師由基礎的修改語法錯誤、別字,到較進階的指導情意表達、題材選擇等等,仔細地批閱學生作品。建德學生能有如此寫作能力,可說是師生長年共同學習成長的結果。
中華民國僑委會替代役教師鄭芳祥於今年五月至建德學校服務,驚覺該校學生之中文寫作能力,明顯優於平均水準,且足以書寫信件,於是發起了「國際小筆友」的活動。首先,鄭老師聯繫在臺執教之友人,臺中縣東新國小洪萱芸輔導主任,倡議並邀請該校師生參與此活動。取得洪主任同意後,隨即引導建德學校學生寫作信件。課程進行時,學生們對此未曾有過的經驗,皆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鄭老師指導學生於信中介紹菲國特色,學生爭先恐後的表達意見,舉凡「SM」、「鴨仔蛋」、「碧瑤」、「百島」、「PBA」等等,不論是商場、特產、名勝乃至職業運動,都成為寫作內容。學生們的作品在經過老師稍作修改後,首波十餘封信件,已於日前寄出。
建德學校王坤源校長對於「國際小筆友」活動,給予很高的認同。王校長表示,文章寫作對於思考創造力有很大的助益,學生亦能藉此熟悉中文書信寫作格式。最後,藉由書信往來所展開的跨文化交流,更是學生難能可貴的經驗。未來,建德學校亦會帶領學生拜訪臺灣的小筆友。臺灣臺中東新國小洪萱芸輔導主任則表示:藉由寫信,除了可以來提升孩子的文字組織能力,也可以訓練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現在很多的事物都被電腦取代,但是文字書寫所傳達的情意是無法被取代的。此外,洪主任指出,菲籍的外國小筆友將大大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此可增加孩子們的世界觀,拓展他們的生命經驗。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丹轆建德學校替代役教師,拜會paniqui市長
(左二為李楊慧紅女士、左三為Rivilla市長、左四為替代役教師鄭芳祥)
丹轆建德學校替代役教師,拜會paniqui市長
十月二十八日上午,丹轆建德學校替代役教師鄭芳祥,由St. Rose College(聖玫瑰學院)校長李楊慧紅女士陪同,拜會丹轆省Paniqui市市長Miguuel Cojuangco Rivilla先生。雙方洽談基礎華語課程事宜,市長對之表達了相當高的興趣。短暫的談話後,鄭老師致贈饒富臺灣風情的紀念品給市長,完成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工作。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選派替代役役男赴菲律賓協助華語教學工作,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役男們歷年來的表現頗佳,深受需用機關與服勤學校的好評。丹轆省建德學校自二○○八年開始,獲僑委會派遣役男協助教學。今年五月到任的替代役教師鄭芳祥,受到該校王坤源校長的器重,將之推薦給李楊慧紅女士,將於十一月中起的每週六上午,在聖玫瑰學院開設基礎華語課程。
聖玫瑰學院位於丹轆省Paniqui市。該市市長Miguuel Cojuangco Rivilla先生注意到此華語課程,且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李楊慧紅女士特地陪同鄭芳祥老師,於課程開始之前拜會市長先生。市長表示自己曾學習過中文,甚至擁有中文名字──李文生。市長分享了其寶貴的學習經驗,他認為「注音符號」遠比「漢語拼音」更能讓人學習正確的漢語發音。對此鄭老師表示,在此華語課程中,將同時教授這兩套拼音系統。
在短暫的晤談後,鄭老師致贈「永保安康」車票給市長,作為初次拜會的見面禮。經由簡單的說明,市長與在座賓客無不體會了濃濃的臺灣風情及趣意盎然的漢字文化。在這短短五分鐘裡,眾人已上了第一堂華語課,並對臺灣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又是一次中華民國替代役役男成功的外交工作。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丹轆建德學校組團欣賞舞臺劇,家長學生獲益良多
丹轆建德學校組團欣賞舞臺劇,家長學生獲益良多
透過學生家長蔡美蓮女士的熱情協助,丹轆建德學校師生與家長共六十餘人,於十月二十六日由Tarlac City(丹轆市)赴Lingayen(仁牙因),欣賞舞臺劇“NOLI at FILI”。在仁牙因灣壯麗的海景旁,眾人共享濃濃文藝風與鹹鹹海風交織而成的午后。
建德學校在十月底學期結束前,特別舉辦了校外教學活動。此次教學,建德學校率領學生與家長們,來到仁牙因灣邊的Pangasinan(蜂雅絲蘭省)議會特區。舞臺劇開始之前,在議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之下,建德學校參觀了省議會大廳。眾人無不對美侖美奐的議會建築,發出由衷的讚嘆聲。緊接著,欣賞由The Philippine Educational Theater Association(菲律賓教育戲劇協會)所帶來的舞臺劇“NOLI at FILI”。此劇改編自菲國國父Dr. Jose Rizal's(黎剎)的兩部小說“El Filibusterismo”與“Noli Me Tangere”,主要在控訴政府與警方聯手破壞森林環境的亂象。學生與家長都非常喜歡此劇,長達三個小時的劇碼並沒有讓人坐立難安。有家長表示,能夠藉此次觀賞舞臺劇的機會,認識黎剎博士文學方面的才華,並且同時灌輸孩子們環境保護的正確觀念,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散場後,建德學校師生家長紛紛與謝幕演員合演留念,久久不忍離去。
此次校外教學所以圓滿成功,建德學校特別感謝學生家長蔡美蓮女士的熱情協助。蔡女士是”Northern Times”(北方時報)報社社長,為人古道熱腸,善心助學的義舉不勝枚舉。此次活動,在聯絡、交通、經費各方面,均挹注建德學校甚多。更有甚者,對於校內十餘位家境清寒的菲籍學生,蔡女士更是全數負擔其舞臺劇門票費用。蔡女士之跨越國籍、種族藩籬的無私大愛,令建德學校師生都相當的感謝。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嵩岩社主辦華文演講比賽,丹轆建德漂亮出擊
嵩岩社主辦華文演講比賽,丹轆建德漂亮出擊
由中呂宋嵩岩社主辦,碧瑤愛國中學董事會協辦,二○一○年教師節尊師大會暨中北呂宋華文演講比賽,於九月二十五日在碧瑤市的至尊旅社圓滿舉行。丹轆建德學校首次參與華文演講比賽,分別由施立明在丁組榮獲冠軍,由陳守義在丙組榮獲季軍,可說是一次漂亮的出擊。
九月二十八日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紀念日,在臺灣同時也是教師節。為彰顯與慰勞老師們多年來於教育界默默耕耘的辛苦,選在教師節前夕於碧瑤市,嵩岩社特別主辦了尊師大會暨中北呂宋華文演講比賽。建德學校於一個月前得知消息後,即積極的展開練習。老師們先引導學生理解演講稿的深難字詞與全文旨意,再逐字逐句的為之糾正發音和咬字,並不斷地揣摩如何使「聲音充滿感情」。比賽日子將至,老師們更帶領著學生至丹轆市中央公園,面對陌生人群進行練習,以藉之培養學生膽識。
經過了一個月的練習,比賽當天,學生們無不摩拳擦掌,準備登臺大展身手。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甲、乙、丙、丁四組全數共六十八位參賽者中,建德學校於丁組(小學五年級)由施立明榮獲冠軍,於丙組(小學六年級)由陳守義榮獲季軍。由於校方與學生們都是首次參加演講比賽,卻能獲此佳績,洵屬不易。比賽當晚,嵩岩社精心安排了華校教師的聯誼參會。晚會的第一個表演節目,即是由建德學校王坤源校長及教師群所合唱的「牽手」、「阿母的手」兩首歌曲。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師群身後伴奏的,正是建德國樂團的悠揚樂音。小學四年級的許文佩演奏古箏,小學三年級的盧惠美演奏揚琴,兩人率領著建德國樂團。他們雖然青澀卻又可愛的模樣,搏得滿堂喝彩。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丹轆建德學校受邀參加聖玫瑰學院校慶典禮
(左起:聖玫瑰學院李楊慧紅校長、建德學校中文部林錦秀主任、王坤源校長)
丹轆建德學校受邀參加聖玫瑰學院校慶典禮
九月二十四日(星期五)為丹轆省St. Rose College(聖玫瑰學院)八週年校慶的日子。建德學校校長王坤源、中文部主任林錦秀與替代役教師鄭芳祥受校長李楊慧紅女士之邀,成為座上佳賓,與教育界四方賢達共同祝賀聖玫瑰學院生日快樂。
為期兩天的聖玫瑰學院校慶活動,於九月二十四日上午由熱鬧的遊行活動為之暖身。校長李楊慧紅女士率領學生們,浩浩盪盪的將校慶的喜悅分享給社區居民。返校之後,會場內奏起悠揚的菲律賓國歌,也代表著系列校慶活動正式開始。隨後,李校長歡迎並介紹與會佳賓。建德學校王坤源校長受邀致辭時,盛讚李校長熱衷學習中華文化,雖已年近古稀之齡,但仍好學不倦。她犧牲週末假日休息時間,遠赴馬尼拉中正學院學習漢語。以身作則的李校長,相信是聖玫瑰學院師生,不論在教學與學習各方面的最佳模範。建德學校替代役教師鄭芳祥,則同時受到李楊慧紅、王坤源兩位校長的器重,將於十一月初在聖玫瑰學院,每週六上午開設基礎華語課程。藉著校慶活動,李校長也請鄭老師向會場眾人自我介紹與說明華語課內容。鄭老師則以英語帶動全場氣氛,進行了最簡單的華語教學,初步營造了良好的華語學習動機。建德學校教師參與聖玫瑰學院校慶活動,不僅成功的與菲國僑界互動,並撒下了華語學習的種子。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道統月光相輝印,丹轆建德學校歡慶中秋節
(建德學校自製月餅,與當地華人分享)
道統月光相輝印,丹轆建德學校歡慶中秋節
西曆九月二十二日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同時亦是一貫道張天然師尊成道六十三週年的紀念日。丹轆建德學校師生邀請各地道親、學生家長近百人,在悠揚道歌與朦朧月光交相輝印之下,歡渡中秋佳節。
系列活動於當天下午四時展開。首先進行的,是王坤源校長所主持的師尊成道紀念儀式。王校長介紹了張天然師尊行誼事蹟,並勉勵在場道親,向師尊盡畢生心力廣渡四方迷人,救濟苦海眾生的偉大情操學習。林錦秀主任則帶領建德國樂團,與眾人齊唱「蒲公英」、「師徒情」等道歌。整個儀式在莊嚴肅穆,又充滿感恩情懷的氣氛下結束。
天色漸暗,月上枝頭,正為緊接著的中秋晚會拉開序幕。替代役教師鄭芳祥為學生們說明中秋節的由來,並介紹「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建德國樂團為來賓演奏多首樂曲,包括了「楓橋夜泊」、「望月想愛人」等。在國樂與夜風的協奏之下,由王校長領銜,數位教師則為眾人獻唱「牽手」、「阿母的手」、「水調歌頭」等歌曲。然而最令學生們興奮的,則莫過於精彩刺激的各種遊戲了。由小學五年級學生施立明以流利的中文主持,並由中學部學生同步現場口譯為菲語,帶著小朋友們進行了「火車過山洞」等遊戲,將現場氣氛帶到最高點。一旁家長們紛紛拿起相機,記錄歡樂的這一刻。最後,由幼稚園郭芳仁、小二洪玉祥等小朋友合唱「火車快飛」等多首中文兒歌,舉手投足間童趣無限。為了鼓勵孩子們參與活動,校方特別準備自製的月餅作為獎品。月光朦朧、月餅誘人、歌曲動聽,建德學校師生與來賓,共同大飽眼福、口福、耳福,共享愉快的中秋佳節。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丹轆建德學校喜迎臺灣教授來訪,洽談華語教學合作事宜
(右起王坤源校長、李麗霞副教授、黃尚信副教授)
(李麗霞副教授以唐詩吟唱親切地與學生互動)
丹轆建德學校喜迎臺灣教授來訪,洽談華語教學合作事宜
來自中華民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的李麗霞副教授,偕夫婿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退休副教授黃尚信,由僑務委員會替代役役男盧德龍、錢克瑋、張榮顯陪同,於九月四日參訪丹轆建德學校,並洽談派遣研究所學生來校進行華語教學實習等合作事宜。受到建德學校校長王坤源先生以及全校師生熱情地接待,眾人無不感到賓至如歸。
李副教授一行五人約於早上十點半,由馬尼拉風塵僕僕地抵達丹轆。眾人來到建德學校時,師生約三十餘人齊唱「歡迎歌」迎接遠道而來的貴賓,讓人隨及感受到熱情與溫暖。建德學校林錦秀主任率領學生十餘人,為來賓帶來太極拳、國樂、讀經等表演。眾人對太極拳與國樂的練習,所帶給孩子們的沈著穩重氣質,無不留下深刻印象。尤有甚至,對於學生們能流利地背頌《三字經》、《弟子規》、《大學》、〈朱子治家格言〉、唐詩等等經典,更是讚嘆不已。李副教授更以詩歌吟唱與學生互動,留下了菲臺師生以唐詩心靈交流的美好畫面。用過午飯,由王校長親自駕車,帶領眾人至丹轆近郊登高遊覽。在相約下次再見的道別聲中,李副教授一行結束此次的參訪行程。
李副教授此行主要目的,是在為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碩士班華語教學組研究生,尋覓理想的教學實習學校。王校長則表示,建德學校相當歡迎臺灣優秀的華語教學新血來校實習。相信不久的將來,建德學校將注入一股源頭活水,更添教學生力軍。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丹轆建德學校普渡眾生慶讚中元
丹轆建德學校普渡眾生慶讚中元
(全文另見於九月二日《聯合日報》)
今年的陽曆八月二十四日為陰曆七月十五日,即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慶──中元節。丹轆建德學校按照習俗,準備豐盛貢品,普渡諸好兄弟,慶讚中元。同時,亦藉此將中元節的由來與精神傳遞給菲華子弟,全校師生共渡一個雖「魑魅魍魎」,卻又溫馨有情的日子。
早在中元節前幾天,建德學校即展開準備活動。師長們頻上菜市場,採買、趕辦眾多祭品。此外,更與住宿生紛紛挽起袖子,自己動手作拜拜要用的「甜粿」、「鹹粿」。陰曆七月十五日下午,由校長王坤源先生率領全校師生,進行莊嚴肅穆的祭拜儀式。清香一柱,口中唸唸有辭,虔誠地邀請由陰間來「渡假」的好兄弟們,享用陽間人們所準備的豐盛貢品。隨後,學生們欣賞了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提供的「中華節慶」DVD,藉由生動的影像與說明,瞭解了中元節的由來與各項活動。教師亦利用圖片,敘說了中元節的由來「目蓮救母」故事。並告訴學生們,中元節的精神在於,人們除了平日祭祀自身先祖之外,也在這天將敬愛之情推向眾多無人貢奉的好兄弟。學生們對於「好兄弟」、「放水燈」,及目蓮地獄救母的故事,皆流露出很大的興趣,聽得津津有味。藉著實際的準備、祭祀活動,以及隨後的說明,菲華子弟與師長共享一堂生動的文化課程。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丹轆建德學校書香滿溢 免費中國經典讀書會等您加入
丹轆建德學校書香滿溢 免費中國經典讀書會等您加入
(全文另見於八月二十日《聯合日報》)
您想閱讀中國文史哲經典,卻苦無人引導嗎?您想浸潤於中國文化,卻苦無學侶為伴嗎?您想沐浴於中國古代智慧的芬多精中,暫時拋下城市中的喧囂嗎?丹轆建德學校為您備妥鞍馬,只要您一通電話,隨時向中國文化啟程。而且,「完全免費」。
丹轆建德學校提倡閱讀中國經典多年,成績斐然。該校由校長自幼稚園學生,對於《詩經》、《四書》、《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唐詩等經典,無不朗朗上口。王坤源校長與林錦秀主任則進一步認為,中國經典應該越過校園的圍牆,推廣至菲華社會。當越多人親近經典,學習其歷久靡新的智慧,體會其淳厚質樸的情感,不僅個人能得到成長,社會當越能走向美善與祥和。質言之,經典是華人文化的根源,更是個人與社會追求安定的不二法門。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替代役役男鄭芳祥,於丹轆建德學校服務期間,認同該校推廣讀經的理念,進而籌備中國文史哲經典讀書會。閱讀內容包括:唐宋名家詩文(文學)、《史記》(史學)、《論語》、《孟子》(哲學)等。時間訂於星期六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地點為丹轆建德學校(Villa Perpetua社區內)。聯絡電話:(045)982-1032,請洽林錦秀主任。
鄭芳祥老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2009.6),現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華語教學替代役教師(丹轆建德學校,2010-2011),專長為中國宋代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則皆有所涉獵。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員(2007-2009),曾獲成功大學獎助赴赴復旦大學進修(2007),獲臺灣政府獎助赴四川大學、南京大學進修(2003),亦曾任臺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代課助理教授(2009-2010)。
(全文另見於八月二十日《聯合日報》)
您想閱讀中國文史哲經典,卻苦無人引導嗎?您想浸潤於中國文化,卻苦無學侶為伴嗎?您想沐浴於中國古代智慧的芬多精中,暫時拋下城市中的喧囂嗎?丹轆建德學校為您備妥鞍馬,只要您一通電話,隨時向中國文化啟程。而且,「完全免費」。
丹轆建德學校提倡閱讀中國經典多年,成績斐然。該校由校長自幼稚園學生,對於《詩經》、《四書》、《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唐詩等經典,無不朗朗上口。王坤源校長與林錦秀主任則進一步認為,中國經典應該越過校園的圍牆,推廣至菲華社會。當越多人親近經典,學習其歷久靡新的智慧,體會其淳厚質樸的情感,不僅個人能得到成長,社會當越能走向美善與祥和。質言之,經典是華人文化的根源,更是個人與社會追求安定的不二法門。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替代役役男鄭芳祥,於丹轆建德學校服務期間,認同該校推廣讀經的理念,進而籌備中國文史哲經典讀書會。閱讀內容包括:唐宋名家詩文(文學)、《史記》(史學)、《論語》、《孟子》(哲學)等。時間訂於星期六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地點為丹轆建德學校(Villa Perpetua社區內)。聯絡電話:(045)982-1032,請洽林錦秀主任。
鄭芳祥老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2009.6),現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華語教學替代役教師(丹轆建德學校,2010-2011),專長為中國宋代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則皆有所涉獵。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員(2007-2009),曾獲成功大學獎助赴赴復旦大學進修(2007),獲臺灣政府獎助赴四川大學、南京大學進修(2003),亦曾任臺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代課助理教授(2009-2010)。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丹轆建德學校語言中心,首屆學員豐收結業
丹轆建德學校語言中心,首屆學員豐收結業
丹轆建德學校於八月四日下午,為該校語言中心首屆結業生舉辦了成果發表會暨歡送茶會。遊學生賴珮柔等一行八人,結束近兩個月的全英語學習課程,即將於近日起啟返臺。眾人準備了歌舞、演說等精彩活動,讓會場中掌聲和笑聲不絕,感謝與祝福滿溢。所有結業生以及與會佳賓,都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午后。
成果發表會首先由莊嚴肅穆的禱告儀式揭開序幕,與會來賓齊聲讚美上帝,是主的恩典讓大家能相聚,能共同學習、成長。接下來,是一場令人驚喜的國歌演奏。由遊學生八人,分別以古箏、二胡、笛子,先後演奏菲律賓國歌、中華民國國歌。這短短的演奏讓與會者都大開眼界。特別是菲籍老師與學生,無不改變國歌只能以管弦樂、軍樂演奏的印象。其後,則是由遊學生們帶來精彩的歌舞大秀。在瑞奇馬汀( Ricky Martin )一首”Livin La Vida Loca” 著名的動感舞曲下,眾人盡情的舞動身軀,臺下觀眾也不由得拍手叫好。熱情的音樂與演出,鼓動了在場所有人的情緒。音樂停歇,氣氛由歡樂轉為溫馨,遊學生們逐一上臺,以流利的英語,訴說兩個月來的學習心得體會,以及對師長的感謝之情。賴麒宏表示,感謝王坤源校長與林錦秀主任於遊學期間,在學習、教學、生活、旅遊各方面的照料與協助。這使他視野大開,生命經驗也隨之擴展。高正忠表示,能在異鄉生活這麼久,是他從未有過的經驗,這讓他更加的獨立自主。最後,在一曲席琳狄翁(Celine Dion)的”My heart will go on”的歌聲中,為發表會劃下圓滿句點。
本次語言學習課程,黎秉一獲得「最佳演說」,賴珮柔獲得「最佳寫作」的殊榮。校方致贈兩人精美獎牌及紀念品,以資鼓勵。校方亦頒給所有學員結業證書,以證明學員們的辛勤學習。
會後,賴珮柔向記者表示,因為一貫道的信仰,讓她選擇到由道親所開辦的語言中心學習英語。前賢各方面的關心照顧,提供了安全無虞、舒適便利的環境,讓他們可以放心學習。而菲國低廉的物價,也是選擇這裡的原因之一。她進一步認為,相較於在菲律賓為數眾多的韓國人、中國人,臺灣人在數量上似乎少了許多。她主張臺灣人應該走出島內,迎向世界,多多到國外開拓不同的生命經驗。賴麒宏則說,在建德學校同時學習英語與從事華語教學服務,更能教學相長,在摸索中學習,切身體會菲臺兩國文化差異。而校方精心安排的校外教學活動,不論是馬尼拉(Manila)、碧瑤(Baguio)、蘇比克灣(Subic bay)、克拉克(Clark)、小碧瑤(Monasterio)等地,乃至於當地牧場與農場,都是練習英語的絕佳機會。而因旅行所帶來的各種異文化體驗,諸如交通方式、生活步調、風土人情等等,對他來說無不新鮮有趣。
菲律賓丹轆建德學校,位於馬尼拉北方一百二十公里處的丹轆市Villa Perpetua社區,是該市第一所獲準招收國際學生的語言中心。學校由臺灣彰化一貫道道親所創辦,秉持一貫道精神辦學,校風樸實、環境優雅。竭誠歡迎各界朋友來學習英語、漢語,該校可依個人需求,量身打造學習課程。意者請電洽:63-45-982-1032,林錦秀主任。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感動與心疼-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藝術成果展
(左二起:曹雅晴老師、學生蔡佳軒、王坤源校長)
感動與心疼-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藝術成果展
丹轆建德學校於七月廿七日下午,歡喜舉辦民俗藝術成果展。經過民俗藝術文化巡迴教師曹雅晴的指導,學生們完成了琳琅滿目的各式作品。在曹老師的帶領與講解下,與會家長與外賓無不仔細觀賞,並為孩子的作品拍照留念。眾人共享一個充滿中國傳統藝術氣息的午后。
除了用心於華語教育之外,為充實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師資與內容,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此計畫執行多年來,成效斐然,受到菲華僑校的一致認同,每年都向臺灣提出新的申請案件。教授民俗藝術的曹雅晴老師於六月底抵菲,預計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丹轆建德學校則是她的第三站。
曹老師於建德學校停留十天,期間指導學生們完成十五件作品。包括有:捏麵人、紙藝、結藝、彩繪燈籠、宣紙創作等各種媒材。要在短時間內接觸各種創作媒材,學習各媒材所需要的技法。這對教授者與學習者來說,皆是一大挑戰。所幸,建德學校學生中文水平整齊,學習意願高昂。成果展時得以交出豐富的學習成果,讓指導老師、校內教師以及與會家長外賓,無不讚賞孩子們的藝術創作能力。
會後,曹老師向記者表示,這群菲國孩子們,真是讓她又感動又心疼。感動的是,每位孩子都相當珍惜自己的作品,創作時不斷表達「再作一個」的強烈學習慾望,成果展後則是不斷詢問何時能取回自己珍視的寶貝。心疼的是,據她所了解,菲國華校鮮少有固定的美勞課時間,校內亦沒有正式的專業美術教師。在如此學習環境中,孩子們潛藏的藝術天分自然未曾被挖掘。這實在是件相當可惜的事。而相較之下,臺灣孩子在師資、課程各方面皆充足的環境裡,卻顯得不那麼珍惜藝術創作的機會。曹老師深切的希望,她帶來的並不只是場來得快、去得快的藝術雷陣雨而已,而是能轉化為綿綿的春雨,在未來的日子裡,家長、校方能繼續澆灌孩子的藝術心靈。
民俗藝術文化巡迴教師曹雅晴,2007年畢業於臺灣華梵大學美術系,曾獲風箏製作比賽冠軍,目前為臺灣臺北市承德工作室負責人。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只有我穿著鞋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二十四日)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只有我穿著鞋
臺灣替代役役男 鄭芳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飽受戰火肆虐的亞洲國家無不百廢待舉。而重新振作奮起速度之尤者,則非菲律賓莫屬。她甚至一度僅次於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富有的國家,經濟復原、發展之速,令人稱羨。無奈,菲國政治局勢動盪不安,政變時有所聞;且以總統為首的公職人員,習於貪污腐敗。這些使得菲國榮景不長,現今反而成為出口勞動力之大國,國人只能離鄉背井,於海外打工賺錢。
我居住在丹轆一處高級社區之中,社區裡盡是美侖美奐的別墅洋房。別墅裡有雅緻的院落、車庫、聖母塑像,甚至還可見兩層樓高的落地窗。然而,只要往外頭走去,尚未到社區大門口,就能遠遠地嗅到菲國人民極欲爭脫貧困枷鎖的渴望。當我的人影出現在通往大門的路上,社區外排班的三輪車司機們即奮力的和我招手攬客,帶著笑容大喊著「MY FRIEND!」。我示意請他們過來,講價,還價,敲定,撘上車。局促在狹小的車廂、車陣中,我得以近距離地仔細觀察著。他們身上總穿著早該淘汰的破舊衣褲;沾滿污泥塵土的雙腳上,總拖著雙夾腳拖鞋;頭頂、臉上的頭巾與墨鏡,可能是他們身上最時尚的裝扮。當然事實上,這只是為了遮擋連日工作時的刺人陽光所穿帶。
除了成為這群司機的乘客之外,我同時還是他們的球友,我們總在一般社區的籃球場裡運動。雖非我所願,但腳上從臺灣帶來的籃球鞋,常引吸引場上眾人的目光。司機們乃至於社區居民常將我圍著,以生硬英語與多重手勢,示意要用夾腳拖鞋與我交換籃球鞋。話才說完,他們也常不自覺打鬧嘻笑起來。看著他們或光著雙腳,或僅穿著拖鞋,在場上做著過人、上籃、防守等動作,我成為球場上唯一穿著鞋子的人。這才明白,他們是真心的希望和我交換啊。
我們常說:「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但當大人迫於生活壓力而不幸成為侏儒,無法為撐起一片天時,孩子就得苦,就被迫提早長大,甚至成為經濟的支柱。街頭不時可見孩子們穿梭在車陣與人群之中,他們或拿著一串串不知名的花朵,或背著散裝的糖果、餅乾、香菸、花生米,逢人就兜售。球場上,孩子們同樣赤著腳追逐著。有時拿起腳上拖鞋、廢棄繩索,進行著隨機創造的各種遊戲,也就這麼素樸地消磨傍晚時光。
當我們一群人在麥當勞選個窗邊的位子坐下,準備享用餐點與難得的悠閒時,總會有孩子在外頭,隔著玻璃窗趴著。他們雙手貼著玻璃,髒髒的小臉不妨害那靈活轉動的大眼睛。若對他們投以微笑,也能換來專屬孩子的天真回應。但若他們集體拍打著玻璃,作勢乞食著。坐在裡頭人兒的美好想像頓時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莫可奈何的深沉無力感。與此同時,店內包廂中很有可能正舉辦著某個孩子的生日派對,壽星的笑容與窗外合轍。麥當勞叔叔等一下就會到,在此之前麥當勞姐姐正帶著大家跳舞、遊戲。
就讀華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華僑子弟,然而我所服役的丹轆建德學校中,卻有多位純菲籍的同學。他們多數來自平凡或貧困的家庭,父母工作不甚穩定,校方常是有一撘沒一撘的收著學費。尤有甚者,校方已不奢望再收到家長匯款,卻仍讓孩子繼續學業。這些孩子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到中學都有,有的剛學中文一年,有的則已具備現場口譯的能力。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同時掌握菲、英、中三語的能力,將是獲得穩定工作與收入,甚或改變他們人生的最大武器。唯有教育,它不僅是啟發孩子們智慧的源頭活水,更是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力量。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陳李紅紅熱心助學,丹轆建德學校受益良多
(左起:王坤源校長、陳李紅紅女士、英文部主任Kim)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菲華日報」、「世界日報」七月二十一日)
陳李紅紅熱心助學,丹轆建德學校受益良多
陳李紅紅女士日前捐贈丹轆建德學校英語書籍乙批,共計四百餘冊。其中包括文學、歷史、生物、物理、地球科學、美術等等,內容可謂相當豐富,充實了建德學校圖書室的藏書。為了表達最誠摯的感謝,建德學校特藉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文化巡迴老師教學成果發表會,舉辦了簡單隆重的受贈儀式,向與會家長來賓表彰陳李紅紅女士熱心助學的義舉。
除了捐贈圖書之外,陳李紅紅女士長期以來也在其他各方面協助建德學校辦學。建德學校創辦之初,篳路藍褸,格外艱辛,校園在硬體措施方面較為缺乏。為創造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陳李紅紅女士主張整修運動場與教室走道,將之鋪上防滑PU。經過其倡議,眾人紛紛響應,順利集資進行工程,大大促進了校園安全。此外,為提供住宿學生良好的生活環境,陳李紅紅女士更獨資購買熱水器與電風扇數具,讓離家在外住校的孩子們,也能像在家裡一般的舒適。
陳李紅紅女士,菲律賓華僑第二代,東方大學(University of the East)畢業。現為Strong Build Lumber and Hardware負責人,以及本屆建德學校家長會會長。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氣勢雷霆-丹轆建德學校舞獅棍術成果展
(王坤源校長致贈紀念品、感謝狀給游晴惠老師)
氣勢雷霆-丹轆建德學校舞獅棍術成果展
六月底至七月下旬,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選派的三位文化巡迴老師陸續抵達學校,並接連舉辦三場成果發表會。在七月二日民俗舞蹈成果發表之後,於七月九日緊接著登場的,是由游晴惠老師所指導的舞獅棍術成果展。
游晴惠老師指導國小三年級至中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兩週集訓時間中,學生們與游老師辛勤的練習。最後幾天時,著舞獅服裝後的正式採排,厚重的服裝更是讓學生們的衣褲溼了又乾、乾了又溼。雖然如此,老師與學生們仍然不斷修正動作,務必作到盡善盡美,以求完美呈現民俗體育的力與美。
成果發表會當天,游老師特別以拳術個人表演開場。游老師不虧擁有亞洲冠軍的頭銜,她輕靈的跳躍、利落的出拳、連續的翻滾,配合著節奏強烈的音樂,讓在場所有觀眾不斷的拍手叫好、驚呼連連。接著由建德學校學生擔任演出,呈現棍術「叱吒霹靂,強險爭鋒」、舞獅「歡喜祥獅獻百福」等表演。棍術表演時,男學生持棍,倆倆對打時氣勢雷霆;女學生以傘代棍,顧盼舞動間千嬌百媚。舞獅表演時,以一隻南獅、兩隻臺灣獅為主的醒獅團,作出「三拋七星」、「三拜」、「咬獅尾」等等動作。最後,則是由游晴惠老師與替代役教師鄭芳祥壓軸,由游老師舞獅頭,鄭老師舞獅尾。游老師靈活的腳步與手勢,巧妙的摹擬獅王的各種動作、神情,似乎重新賜給獅頭生命一般。偶然間逗趣的即興演出,更是讓在場觀眾哈哈大笑。
會後,游老師向記者表示,她常常觀察貓的各種動作,在練習舞獅時總能給她很多的啟發,讓演出更能逼真傳神。擁有美國巡迴教學經驗的游老師,比較菲、美兩地學生後認為,建德學校學生華語聽、說能力頗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溝通順暢,幾無語言隔閡的障礙。
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四屆世界龍獅錦標賽舞龍自選套路第2名、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獅吼震菲國-舞獅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接受廣播媒體訪問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十三日)
獅吼震菲國-舞獅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接受廣播媒體訪問
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派遣至菲律賓從事舞獅教學的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於丹轆建德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期間,由該校替代役役男鄭芳祥陪同,在七月六日接受當地廣播媒體「DZTC」的訪問。在近三十分鐘的訪談中,游晴惠以英語向節目主持人及所有聽眾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外,並分享「舞龍舞獅」這項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巡迴教師的制度。節目結束後,游晴惠特別贈送主持人可愛小獅頭作為紀念,成功建立臺灣與菲律賓兩國人民的友誼。
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教授舞獅的游晴惠老師近日抵菲,將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任務,第一站即來到丹轆建德學校。經由鄭芳祥的引介,游晴惠得以至DZTC電臺,接受主持人Marizen女士的訪問。
這次訪問由游晴惠自我介紹及分享龍獅運動開始。她表示,龍獅運動已由傳統廟會慶典時的民俗活動,在運動競技引導技術發展之下,轉型為國際性的體育表演競賽,且走向高、難、美、新、快的水平層次,呈現出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在龍獅錦標賽中,競技項目相當多元,有南獅、北獅、舞龍、夜光龍等等。來自世界各地龍獅團隊或學校團隊齊聚一堂,角逐獅王與龍王的尊榮。而文化巡迴教師的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加強海外僑民對臺灣多元文化的認識。游晴惠表示,她在出發前已做好心理準備,希望能藉此提升個人教學經驗,並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主持人Marizen女士於訪談中,對於龍獅文化的起源興趣濃厚,提出不少相關的問題。節目結束後則向記者表示,她很訝異這位嬌小美麗的臺灣小姐,居然能舉起體積龐大的獅頭,並且擁有亞洲冠軍的頭銜。
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三屆亞洲室內運動會龍獅運動競速舞龍金牌、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六月底至八月底,游晴惠將於丹轆建德學中學、朗碼倪地中國中學、描戈律華明中學、三寶顏中華中學等四校進行巡迴教學。
(前排右二為主持人Marizen女士,後排左一為游晴惠老師)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建德學校喜迎文化巡迴教師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六日)
建德學校喜迎文化巡迴教師
丹轆市訊:
丹轆建德學校近日歡喜迎接本年度文化巡迴教師蒞臨。本次來訪教師共計兩位,游晴惠老師教授舞獅,周逸婷老師教授民族舞蹈。兩位老師教學認真、負責,全校教員無不稱許有加,上課學生則個個收穫豐富。
除了用心於華語教育之外,為充實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師資與內容,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此計畫執行多年來,成效斐然,受到菲華僑校的一致認同,每年都向臺灣提出新的申請案件。教授舞獅的游晴惠老師、教授民族舞蹈的周逸婷老師於近日抵菲,將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任務,渠等第一站即來到丹轆建德學校。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四屆世界龍獅錦標賽舞龍自選套路第2名、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周逸婷老師,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在職碩士生,臺北縣士城市中正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周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任臺北縣市多所學校表演藝術教師,包括:板橋後埔國小、實踐國小、南湖國民小學實驗舞蹈團、蘭陽舞蹈社、大觀國小等。
幾天下來,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擁有愉快的教學經驗,且對丹轆建德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讚譽有加。亦擁有美國巡迴教學經驗的游晴惠老師,比較菲、美兩地學生後認為,建德學校學生華語聽、說能力頗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溝通順暢,幾無語言隔閡的障礙。周逸婷老師則表示,唯一的遺憾,即是兩個月裡要巡迴七校,每校平均只能停留約一週。因為時間匆促的緣故,許多舞蹈動作不能為學生修飾到盡善盡美。
丹轆建德學校將於七月二日、九日(五)下午四時,分別舉辦兩場成果發表會。七月二日首先登場的,是民族舞蹈「農趣童樂」、「彩球迎春」、「慶歡年」成果發表,七月九日演出的,是棍術舞獅「叱吒霹靂,強險爭鋒」、「歡喜祥獅獻百福」等表演。歡迎雅好中華文化的社會賢達蒞臨指導。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純真童趣-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舞蹈成果展
(最後排左起:林錦秀主任、文化教師游晴惠、王坤源校長、文化教師周逸婷)
純真童趣-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舞蹈成果展
盛暑七月,是建德學校豐收的季節。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選派的三位文化巡迴老師陸續抵達學校,在短暫卻充實的教學過後,接連舉辦三場成果發表會。讓整個七月,建德學校內除了原有的朗朗讀書聲之外,處處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首先登場的,是七月二日由周逸婷老師所指導的民俗舞蹈成果展。本次成果展,周老師指導幼稚園以及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童,演出「農趣童樂」、「彩球迎春」、「慶歡年」等三隻舞蹈。成果展前,先由周老師及本校教師為孩子們上彩妝與換裝。由於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正式參與演出,以往未曾有過類似經驗,因此對於自己「粉墨登場」的造型都相當的好奇。孩子們時而攬鏡自照,時而展開笑顏,時而皺緊雙眉,流露出天真無邪模樣。正式登場時,現場更是笑聲不斷。有孩子認真的演出,肢體動作優美、神情充滿自信,博得觀眾肯定。更有孩子忘記動作,眼神急切地尋求援助,周老師只好在一旁心急的提示動作。孩子們小臉著上彩妝,身上穿著肚兜,舞動博浪鼓、蒲扇,隨著音樂節拍搖擺著肢體,舉手投足、左顧右盼間、甚或是偶見的失誤,在在都是最純真的童趣。
成果展後,周逸婷老師向記者表示,要在五天內指導五到八歲的孩子完成三首舞蹈,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往後兩個月內裡要巡迴七校,每校平均只能停留約一週。因為時間匆促的緣故,許多舞蹈動作不能為學生修飾到盡善盡美。但孩子們自然不做作的演出,是他最大的成就來源。
周逸婷老師,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在職碩士生,臺北縣士城市中正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周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任臺北縣市多所學校表演藝術教師,包括:板橋後埔國小、實踐國小、南湖國民小學實驗舞蹈團、蘭陽舞蹈社、大觀國小等。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參加臺灣同鄉會端午活動
(圖為建德學校師生,本文刊載於六月二十二日聯合日報)
在臺灣讀書時,我常讀到一種史學主張,認為「歷史記憶」需藉由宗親會、同鄉會、同學會等組織來營造。利用各種進乎「儀式」的活動,原本四散各地的眾人藉此確立團體感情,並將之催化、加深。而進一步宣示承繼、認同,甚至曾經參與某段歷史,以塑造團體之「歷史記憶」。我在臺灣同鄉會於Marilao Bulacan所舉辦的端午節聯歡會中,成為釀造這份記憶的一員。
我們一進到會場,人們尚未到齊。不消多久,賓客寒喧聲便此起彼落。取代菲國常見的熱情擁抱,臺灣人總是含蓄地為彼此取出適當的距離,握手、招手、點頭,至多搭肩拍背。耳邊所響起的,不再是南腔北調的各地方言,而盡是熟悉不過的臺灣鄉音。所聊的話題,不外臺灣老家親人、菲國家中妻小、國際商場事業等大小事。凡此,就像會場中談笑鄉親手中那杯剛沏好的清茶,溫度剛好、醇厚回甘。
宴席開始,同鄉會為大伙準備了在菲國較難得見,但卻是最最道地的臺灣家鄉味。過端午,少不了應景的粽子,還有肉羹湯、炒米粉,及滷牛肉、滷豆干、滷蛋等各式滷味。就連消暑冰品,也不是菲國的Halo-Halo,而是臺灣的雪花綿綿冰,佐以紅豆、綠豆、彎豆、大紅豆、薏仁再淋上練乳而成的「蜜豆冰」。宴席間,會場熱鬧到近乎喧嘩。臺上的國樂樂音雖然悠揚,大家也不曾停下筷子,而總是五官、手腳並用的夾取美食、享用佳餚。真像極了在臺灣鄉間野臺,乃至於飯店華廈宴客的場景。
在臺灣鄉親的場子裡,眾人酒酣耳熱後的娛興節目,唱唱卡拉OK總是首選。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同鄉會的刻意安排,抑或是點歌時一種莫名所以的情感趨使,上臺演唱的曲目,盡是些訴說浪子懷鄉主題的臺語老歌。諸如葉啟田的「回鄉的我」、蔡小虎的「春夏秋冬」等等。「吃遍了山珍海味,還是阿娘煮的卡有滋味」、「我在他鄉受盡風霜,你在故鄉著愛保重」,廿、卅年來在異鄉打拼的血淚,全都化為蒼勁卻又帶著一絲絲悲涼的嗓音。說他們與職業歌手相較毫不遜色,誰曰不然?
與會者有戰後第一代篳路藍褸的老臺商,有第二代接手父執輩的事業中堅,也有第三代仍在襁褓孩提中的嬰兒幼童。「臺灣」在他們心中,從中心到邊緣各有不同的位置、各有不同的分量。這每年按期舉辦的年節活動,究竟只是行禮如儀的例行公事、不知東方既白的杯盤狼籍,或真能藉此讓與會者承繼身為「臺灣人」的驕傲與無奈。答案恐怕言人人殊。而那些會場中的菲籍妻子、受中文教育的純菲學童,對於按照時令所接受的臺灣記憶(想像?),心中有何感想?他們的答案就更令人好奇了。
建德學校參加臺灣同鄉會端午節活動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建德學校舉辦親師座談會
(上圖:本年度家長會幹部)(中圖:王坤源校長致詞)(下圖:家長參與踴躍)
建德學校於六月十八日上午九時,舉辦新學期的親師座談會。此次座談會吸引約二十餘位家長參加,會中暢談學校、家長、學童大小事,並選舉新一屆家長會長及幹部。
建德學校相當重視親師之間的互動,為增進彼此了解並共同陪伴學童成長茁壯,特於每學期開學舉辦親師座談會。學童們藉著演出菲國國父黎剎故事,並演唱菲國國歌,為座談會拉開序幕。隨後,王坤源校長首先上臺致詞。王校長簡要地報告教學方針,並強調本校特別重視「品德教育」的教學特色。緊接著,中文部林錦秀主任上臺致詞。林主任說明學校未來的擴建計劃,並展示校舍設計圖。最後,則由本年度替代役役男教師鄭芳祥,以及英文部教師群:Cecile, Jovi, Aiza, Joy, Ormil,Kim等人進行簡要的自我介紹。值得一提的是,王校長與林主任兩位致詞時,皆由本校中學部菲籍學生進行即席口譯。本校中文教育之成功,可見一斑。
英文部主任KIM主持了本次親師座談會,會中選出本屆家長會會長以及幹部群。爾後,則對學童用書、冷氣使用等議題進行討論。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芳鄰、家長與孩子,一同動手包粽子──丹轆建德學校華語文研習團成果展暨歡慶端午活動圓滿成功
芳鄰、家長與孩子,一同動手包粽子──
丹轆建德學校華語文研習團成果展暨歡慶端午活動圓滿成功
丹轆建德學校於六月十二日(六),舉辦第二屆暑期華語文研習團成果展,以及端午佳節慶祝活動。在廣邀社區芳鄰、學生家長,與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僑務組吳豐興組長特來共襄盛舉之下,活動圓滿成功。讓所有與會者提前渡過了一個四周充滿中華文化氣息,手中則滿溢粽葉香的端午佳節。
建德學校已連續兩年率領學生赴臺研習中華文化與華語文,學員在研習期間認真學習,返菲後辛勤練習,水平日益精進。本次成果展中,學員展示了國畫、書法、中國結、捏麵人、作文等才藝。除此之外,更以「將軍令」、「阿母的手」、「望月想愛人」等曲風各異的國樂曲目,擄獲在場所有觀眾的心。演奏結束後,無不引起滿堂喝彩。家長與社區芳鄰齊聲讚嘆,這群華裔與菲籍孩子的表現真是不俗。可惜的是,學員尚習得演奏太鼓的才藝,卻因本校缺乏樂器而無法演出,僅能觀賞在臺表演之錄影。聊備一格之餘,不無遺憾。
緊接著成果展的,是慶祝端午佳節的包粽子活動。校方精心準備由臺灣攜回的素食食材與粽葉,並讓校內學生們擔任起小老師,教導家長與社區芳鄰自己動手包粽子。學生們一把糯米、一撮配料,粽葉與綿繩在空中一轉,金字塔般的粽子就這麼手中立了起來。比較起學生們熟練的手藝,家長與芳鄰的「作品」每每讓眾人笑得開懷。
建德學校王坤源校長相當滿意學生們的表現,他認為學生們在學校內接受讀經、國樂、品德教育的薰陶,自然培養出良好的生活態度。吳豐興組長在欣賞學生的演出後,相當肯定王校長的辦學,並且盛讚建德學校真的是個「小而美」的學校。將孩子送來這裡讀書,不僅是孩子與家長的福氣,更是中華文化之福。
(照片由上至下依序為:學生擔任小老師,指導包粽子。吳組長、王校長與諸家長合影。王校長致贈吳組長心經墨寶。)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向菲國發聲──丹轆建德學校替代役役男鄭芳祥接受廣播媒體訪問
(全文刊登於《聯合日報》2010.6.11)
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派遣至丹轆省建德學校服勤的替代役役男鄭芳祥,於六月一日接受當地廣播媒體「DZTC」的訪問。在近三十分鐘的訪談中,鄭芳祥以英語向節目主持人及所有聽眾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外,更倡談中華民國「替代役」的兵役制度,目前服勤地點建德學校,以及初至丹轆省的心情與觀察。節目結束後,賓主盡歡,這可說是中華民國僑委會向菲華僑教,乃至於菲國國民發聲的一次漂亮出擊。
DZTC成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由COJUANGCO家族所擁有,是一家歷史頗為悠久的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Marizen女士,從事廣播工作已有三十餘年的時間。日前,Marizen女士於商場與正在購物的鄭芳祥巧遇,兩人進行了熱絡的交談。隨後,Marizen女士即邀請鄭芳祥至節目中,向所有聽眾朋友談談自己為何會在菲國?為何會在丹轆?
鄭芳祥把握此次難得的發聲機會,向聽眾簡要說明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後,以較多的時間介紹了「替代役」制度,服勤地點建德學校,以及初至丹轆省的心情與觀察。主持群對於鄭芳祥的介紹流露出極高的興趣,特別是對不需要真正從軍,而可以依自己所學選擇服勤類別的替代役制度感到新鮮。而對於倡導健康飲食習慣,提供素食餐飲的建德學校,也表達相當的認同。最後,鄭芳祥將在商場與球場所同時感受到的菲國熱情,與現場與空中的朋友分享,得到眾人的熱切回響。
節目過後,主持人Marizen女士向記者表示,藉由鄭芳祥的說明,她認識了「替代役」這個對她來說既新鮮又良善的制度,它可以帶領著年輕人服務大眾與開拓視野。她同時指出,具備紳士風度與氣質的鄭芳祥是她所認識的第一個臺灣青年,這讓她對臺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照片說明:左一為鄭芳祥,右三為主持人Marizen女士)
丹轆建德學校華語文研習團成果展暨端午佳節慶祝活動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建德學校,我在菲國的家
(全文另刊於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宏觀周報》6/23)
(全文刊登於《聯合日報》2010.6.7)
抵達菲國之後,在馬尼拉停留約三天半,期間受到各方的設宴款待,並且參與許多活動。包括駐菲國徐公使接風晚宴、文復會歡迎晚宴,以及文復會所主辦之暑假語文研習會成果展等。應代表處僑務組之邀,我撰有成果展之新聞稿一篇。有待近日刊登後,再轉貼到這裡,以就教大家。
當我的役男弟兄們已陸續到服勤學校報到,而我卻隻身在僑務組等著。從哪兒十樓的窗戶望去,可以遠眺馬尼拉灣。就在一個熱氣蒸騰的下午,海面上水氣氤氳,幾乎要在我眼前幻化成海市蜃樓時,建德學校王校長、林主任以及四位學生,風塵僕僕地從台灣回到馬尼拉,要順路把我領回家。經過簡單的拜會,我向照顧我三天的楊秘書、吳組長辭行,之後向北出發。不過,這不是北歸,而是服勤的真正開始。
建德學校是由臺灣彰化一貫道道親所創辦。也因此,這所學校裡在用餐時間可說家鄉味四溢。這使得原本對素食敬謝不敏的我,也漸漸地能夠接受,甚至讚美校長夫人的稱得上是「變化多端」的手藝,已掌握自己的胃。更何況,菲國人民可說「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實在讓人不敢領教。在建德學校能吃到新鮮青菜,真是一種幸福。而學校裡隨時、隨處可聞的濃濃鄉音,更是讓人的心靈得到平靜。至少,我不需要適應夾雜著各種方言的普通話。這些皆足以消解自己,身處地域上異鄉的鄉愁。
稍知一貫道教義者即知,此教以儒家為主,兼吸收了釋、道、基、回等主要宗教教義。是故,一貫道最講求讀經。只是此「經」並不只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尚包括了各教、各種語言的經典著作。就我在校內圖書室翻閱的經驗,除了儒家典籍外,尚見文學經典(莎翁十四行詩、唐詩選本)、佛教典籍(心經)、耶教經典(聖經選本)等等。雖然如此,此教之教義仍以儒家思想為骨幹。校方大力推廣閱讀儒家經典,正與我理念相合。校園內更大大地標舉著「禮運大同篇」以及孔子畫像,亦見四維、八德等德目書於高牆。儘管一貫道詮解儒家典籍,自成一套理論系統,與我所熟知的徑路的大不相同。但是,看到、讀到、聽到這麼多經典作品,亦足以消解自己,身處文化上異鄉的鄉愁。
來到建德學校,如果不走出校門,真不覺得自己身在蕉風椰雨的南洋異鄉。因為,這一切一切都這麼樣的熟悉。現在菲國學生仍在放暑假,校內只有零星幾位幼稚園的學生,以及他們的菲籍老師。當他們用菲語(tagalog)交談,我在旁一臉茫然的同時,遠處鄉音依舊不絕於耳。此刻,真不知是我身處異鄉,抑或是他們身在異鄉。
來到這麼「臺」的學校,我原本帶來菲國,要用來一解鄉愁的國旗與地圖,似乎只剩裝飾、佈置的作用了。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孩子好榜樣,教學生力軍──丹轆省建德學校喜獲文學博士師資
(《聯合日報》2010.6.8)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選派替代役役男赴菲律賓協助華語教學工作,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役男們歷年來的表現頗佳,深受需用機關與服勤學校的好評。丹轆省建德學校自二○○八年以來,幸獲僑委會派遣役男協助教學。這段時間以來,高素質的役男老師一直是校內教學工作的好幫手。
建德學校日前迎接本年度的替代役役男老師鄭芳祥。鄭老師於二○○九年畢業於臺灣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榮獲文學博士學位。鄭老師不僅學有專精,課餘時間他更投入志願服務活動。其足跡遍及臺灣北部、南部、東部,服務對象則包括老人、孩童以及身心障礙者。
建德學校中文部林錦秀主任表示,僑委會幾年來持續支援教學人力,今年更提供擁有文學博士學位,長於文學、史學、儒家經典的高素質教師。校方非常感謝僑委會的鼎力協助。有了這樣的「孩子好榜樣,教學生力軍」,相信學校在經典教育的札根、中華文化的推廣上,更能如虎添翼。
「建德學校獲僑務組惠贈電腦」新聞稿
(全文刊登於菲律賓《聯合日報》2010.6.2)
建德學校位於丹轆省,是所由臺灣彰化一貫道道親所創建的華文學校。自一九九四年建校以來,抱持著傳承中華文化、一貫道教義的理念,由最初的篳路襤褸,到今日的頗具規模,全賴王坤源校長等人的辛勤耕耘。
建德學校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各種軟硬體資源皆頗為缺乏,特別是電腦等資訊設備尤甚。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處僑務組原贈有二手電腦數臺,然至今部分已不堪使用。為協助建德學校,僑務組吳豐興組長特別致贈全新電腦乙臺,並允諾盡力解決校方資訊設備不足的困境。此外,本年度於建德學校服務之替代役役男亦於近日報到。建德學校可說同時於軟硬體兩方面得到補強。
建德學校竭誠歡迎各界捐輸資訊設備。意者請惠電:045-9821032,王坤源校長。
「第二屆建德學校臺灣暑期華語文進修團」成果更上層樓
(全文見於菲律賓《聯合日報》2010.6.3)
丹轆省建德學校獲臺灣「僑務委員會」協助及志育經典實驗學校邀請,由王坤源校長、林錦秀主任帶領的「臺灣暑期華語文進修團」,已於五月十四日平安返菲。這是建德學校第二年帶領校內學生,赴臺灣學習華語文以及中華文化,除了深化去年所學習的技藝外,更增加了國畫、太極拳、捏麵人以及太鼓演奏等等課程。總體而言,此回成果可說更上層樓。
「建德學校臺灣暑期華語文進修團」於四月十六日出發前往臺灣進修,為期五週的研習活動當中,校方精心安排了各式各樣豐富且專業的課程,包括國畫、太極拳、捏麵人、太鼓演奏、國樂、中國結、書法、作文、電腦、品德教育等相關課程。諸位課程講師無不對建德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成效讚譽有佳,特別是教授太鼓演奏的黃麗雲講師更表示,這群菲律賓來的孩子,不僅上課用心,下課更安排時間額外練習,讓她有莫大的教學成就感。
此次研習行程適逢母親節,建德學校國樂團受邀至彰化和美天聖宮參與慶祝活動的演出。臺灣「僑委會」張良民處長伉儷,當天親自訪視建德學校師生並參與活動。張處長更致贈所有學生「五百字說華語」數位學習光碟及多種文具,以嘉勉學生們赴臺研習的辛勞。處長伉儷及眾人就在悠揚的國樂聲中,渡過了溫馨的母親節。
除了研習中華文化之外,進修團師生亦遊歷臺灣各地風景名勝,諸如彰化的八卦山、鹿港老街、臺北的故宮、中正紀念堂、臺南的赤崁樓等歷史文化景點,以及六福村、九族文化村等遊樂園區。透過遊歷,學生們能在緊湊的課程之餘調適身心,更能接觸臺灣各地之美。
研習行程接近尾聲時,校方於彰化天聖宮舉辦了成果發表會。發表會最末,學生們逐一以華語發表這一個多月來赴臺研習的心得。首位上臺發言的,是小三的盧惠美,他以稚嫩卻誠懇的語調,感謝領隊的王校長與林主任,感謝供應食宿的前賢。小四的施立明,更以流暢的華語與穩健的臺風,娓娓道來參加此次活動的緣由,及感謝課間自費買運動飲料給大家解渴的長輩。中一的張崇豪更說,感謝父母親能讓自己到建德學校就讀,若非如此,他可能早已落入歧途。凡此,已不僅是華語能力的展現,更流露了受人點滴、永銘於心的人性光輝。
校方特別感謝所有講師的辛勤指導,讓第二屆「建德學校臺灣暑期華語文進修團」能夠順利成行,並圓滿落幕。建德學校長期於菲國推廣經典教育、國樂演奏,全校師生雖然盡力於教學與學習,但受限於師資等客觀條件,仍然難以向上突破。今年暑假能夠再次赴臺灣研習中華文化,不僅全校師生獲益良多。返國以後,亦能將中華文化於僑界札根,於菲國推廣。
建德學校謹訂六月十二日(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於校內舉辦本屆進修團成果展。會後敬備素食餐飲。敬請愛好中華文化各界賢達蒞臨指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