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感動與心疼-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藝術成果展




(左二起:曹雅晴老師、學生蔡佳軒、王坤源校長)

感動與心疼-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藝術成果展

丹轆建德學校於七月廿七日下午,歡喜舉辦民俗藝術成果展。經過民俗藝術文化巡迴教師曹雅晴的指導,學生們完成了琳琅滿目的各式作品。在曹老師的帶領與講解下,與會家長與外賓無不仔細觀賞,並為孩子的作品拍照留念。眾人共享一個充滿中國傳統藝術氣息的午后。
除了用心於華語教育之外,為充實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師資與內容,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此計畫執行多年來,成效斐然,受到菲華僑校的一致認同,每年都向臺灣提出新的申請案件。教授民俗藝術的曹雅晴老師於六月底抵菲,預計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丹轆建德學校則是她的第三站。
曹老師於建德學校停留十天,期間指導學生們完成十五件作品。包括有:捏麵人、紙藝、結藝、彩繪燈籠、宣紙創作等各種媒材。要在短時間內接觸各種創作媒材,學習各媒材所需要的技法。這對教授者與學習者來說,皆是一大挑戰。所幸,建德學校學生中文水平整齊,學習意願高昂。成果展時得以交出豐富的學習成果,讓指導老師、校內教師以及與會家長外賓,無不讚賞孩子們的藝術創作能力。
會後,曹老師向記者表示,這群菲國孩子們,真是讓她又感動又心疼。感動的是,每位孩子都相當珍惜自己的作品,創作時不斷表達「再作一個」的強烈學習慾望,成果展後則是不斷詢問何時能取回自己珍視的寶貝。心疼的是,據她所了解,菲國華校鮮少有固定的美勞課時間,校內亦沒有正式的專業美術教師。在如此學習環境中,孩子們潛藏的藝術天分自然未曾被挖掘。這實在是件相當可惜的事。而相較之下,臺灣孩子在師資、課程各方面皆充足的環境裡,卻顯得不那麼珍惜藝術創作的機會。曹老師深切的希望,她帶來的並不只是場來得快、去得快的藝術雷陣雨而已,而是能轉化為綿綿的春雨,在未來的日子裡,家長、校方能繼續澆灌孩子的藝術心靈。

  民俗藝術文化巡迴教師曹雅晴,2007年畢業於臺灣華梵大學美術系,曾獲風箏製作比賽冠軍,目前為臺灣臺北市承德工作室負責人。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只有我穿著鞋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二十四日)

「蕉風作筆雨為墨」菲國服役札記──只有我穿著鞋

臺灣替代役役男 鄭芳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飽受戰火肆虐的亞洲國家無不百廢待舉。而重新振作奮起速度之尤者,則非菲律賓莫屬。她甚至一度僅次於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富有的國家,經濟復原、發展之速,令人稱羨。無奈,菲國政治局勢動盪不安,政變時有所聞;且以總統為首的公職人員,習於貪污腐敗。這些使得菲國榮景不長,現今反而成為出口勞動力之大國,國人只能離鄉背井,於海外打工賺錢。

  我居住在丹轆一處高級社區之中,社區裡盡是美侖美奐的別墅洋房。別墅裡有雅緻的院落、車庫、聖母塑像,甚至還可見兩層樓高的落地窗。然而,只要往外頭走去,尚未到社區大門口,就能遠遠地嗅到菲國人民極欲爭脫貧困枷鎖的渴望。當我的人影出現在通往大門的路上,社區外排班的三輪車司機們即奮力的和我招手攬客,帶著笑容大喊著「MY FRIEND!」。我示意請他們過來,講價,還價,敲定,撘上車。局促在狹小的車廂、車陣中,我得以近距離地仔細觀察著。他們身上總穿著早該淘汰的破舊衣褲;沾滿污泥塵土的雙腳上,總拖著雙夾腳拖鞋;頭頂、臉上的頭巾與墨鏡,可能是他們身上最時尚的裝扮。當然事實上,這只是為了遮擋連日工作時的刺人陽光所穿帶。
  除了成為這群司機的乘客之外,我同時還是他們的球友,我們總在一般社區的籃球場裡運動。雖非我所願,但腳上從臺灣帶來的籃球鞋,常引吸引場上眾人的目光。司機們乃至於社區居民常將我圍著,以生硬英語與多重手勢,示意要用夾腳拖鞋與我交換籃球鞋。話才說完,他們也常不自覺打鬧嘻笑起來。看著他們或光著雙腳,或僅穿著拖鞋,在場上做著過人、上籃、防守等動作,我成為球場上唯一穿著鞋子的人。這才明白,他們是真心的希望和我交換啊。

  我們常說:「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但當大人迫於生活壓力而不幸成為侏儒,無法為撐起一片天時,孩子就得苦,就被迫提早長大,甚至成為經濟的支柱。街頭不時可見孩子們穿梭在車陣與人群之中,他們或拿著一串串不知名的花朵,或背著散裝的糖果、餅乾、香菸、花生米,逢人就兜售。球場上,孩子們同樣赤著腳追逐著。有時拿起腳上拖鞋、廢棄繩索,進行著隨機創造的各種遊戲,也就這麼素樸地消磨傍晚時光。
  當我們一群人在麥當勞選個窗邊的位子坐下,準備享用餐點與難得的悠閒時,總會有孩子在外頭,隔著玻璃窗趴著。他們雙手貼著玻璃,髒髒的小臉不妨害那靈活轉動的大眼睛。若對他們投以微笑,也能換來專屬孩子的天真回應。但若他們集體拍打著玻璃,作勢乞食著。坐在裡頭人兒的美好想像頓時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莫可奈何的深沉無力感。與此同時,店內包廂中很有可能正舉辦著某個孩子的生日派對,壽星的笑容與窗外合轍。麥當勞叔叔等一下就會到,在此之前麥當勞姐姐正帶著大家跳舞、遊戲。

  就讀華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華僑子弟,然而我所服役的丹轆建德學校中,卻有多位純菲籍的同學。他們多數來自平凡或貧困的家庭,父母工作不甚穩定,校方常是有一撘沒一撘的收著學費。尤有甚者,校方已不奢望再收到家長匯款,卻仍讓孩子繼續學業。這些孩子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到中學都有,有的剛學中文一年,有的則已具備現場口譯的能力。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同時掌握菲、英、中三語的能力,將是獲得穩定工作與收入,甚或改變他們人生的最大武器。唯有教育,它不僅是啟發孩子們智慧的源頭活水,更是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力量。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陳李紅紅熱心助學,丹轆建德學校受益良多


(左起:王坤源校長、陳李紅紅女士、英文部主任Kim)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菲華日報」、「世界日報」七月二十一日)
陳李紅紅熱心助學,丹轆建德學校受益良多

  陳李紅紅女士日前捐贈丹轆建德學校英語書籍乙批,共計四百餘冊。其中包括文學、歷史、生物、物理、地球科學、美術等等,內容可謂相當豐富,充實了建德學校圖書室的藏書。為了表達最誠摯的感謝,建德學校特藉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文化巡迴老師教學成果發表會,舉辦了簡單隆重的受贈儀式,向與會家長來賓表彰陳李紅紅女士熱心助學的義舉。
  除了捐贈圖書之外,陳李紅紅女士長期以來也在其他各方面協助建德學校辦學。建德學校創辦之初,篳路藍褸,格外艱辛,校園在硬體措施方面較為缺乏。為創造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陳李紅紅女士主張整修運動場與教室走道,將之鋪上防滑PU。經過其倡議,眾人紛紛響應,順利集資進行工程,大大促進了校園安全。此外,為提供住宿學生良好的生活環境,陳李紅紅女士更獨資購買熱水器與電風扇數具,讓離家在外住校的孩子們,也能像在家裡一般的舒適。
  陳李紅紅女士,菲律賓華僑第二代,東方大學(University of the East)畢業。現為Strong Build Lumber and Hardware負責人,以及本屆建德學校家長會會長。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氣勢雷霆-丹轆建德學校舞獅棍術成果展




(王坤源校長致贈紀念品、感謝狀給游晴惠老師)

氣勢雷霆-丹轆建德學校舞獅棍術成果展

  六月底至七月下旬,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選派的三位文化巡迴老師陸續抵達學校,並接連舉辦三場成果發表會。在七月二日民俗舞蹈成果發表之後,於七月九日緊接著登場的,是由游晴惠老師所指導的舞獅棍術成果展。
  游晴惠老師指導國小三年級至中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兩週集訓時間中,學生們與游老師辛勤的練習。最後幾天時,著舞獅服裝後的正式採排,厚重的服裝更是讓學生們的衣褲溼了又乾、乾了又溼。雖然如此,老師與學生們仍然不斷修正動作,務必作到盡善盡美,以求完美呈現民俗體育的力與美。
  成果發表會當天,游老師特別以拳術個人表演開場。游老師不虧擁有亞洲冠軍的頭銜,她輕靈的跳躍、利落的出拳、連續的翻滾,配合著節奏強烈的音樂,讓在場所有觀眾不斷的拍手叫好、驚呼連連。接著由建德學校學生擔任演出,呈現棍術「叱吒霹靂,強險爭鋒」、舞獅「歡喜祥獅獻百福」等表演。棍術表演時,男學生持棍,倆倆對打時氣勢雷霆;女學生以傘代棍,顧盼舞動間千嬌百媚。舞獅表演時,以一隻南獅、兩隻臺灣獅為主的醒獅團,作出「三拋七星」、「三拜」、「咬獅尾」等等動作。最後,則是由游晴惠老師與替代役教師鄭芳祥壓軸,由游老師舞獅頭,鄭老師舞獅尾。游老師靈活的腳步與手勢,巧妙的摹擬獅王的各種動作、神情,似乎重新賜給獅頭生命一般。偶然間逗趣的即興演出,更是讓在場觀眾哈哈大笑。
會後,游老師向記者表示,她常常觀察貓的各種動作,在練習舞獅時總能給她很多的啟發,讓演出更能逼真傳神。擁有美國巡迴教學經驗的游老師,比較菲、美兩地學生後認為,建德學校學生華語聽、說能力頗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溝通順暢,幾無語言隔閡的障礙。
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四屆世界龍獅錦標賽舞龍自選套路第2名、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獅吼震菲國-舞獅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接受廣播媒體訪問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十三日)

獅吼震菲國-舞獅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接受廣播媒體訪問

  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派遣至菲律賓從事舞獅教學的文化巡迴教師游晴惠,於丹轆建德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期間,由該校替代役役男鄭芳祥陪同,在七月六日接受當地廣播媒體「DZTC」的訪問。在近三十分鐘的訪談中,游晴惠以英語向節目主持人及所有聽眾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外,並分享「舞龍舞獅」這項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巡迴教師的制度。節目結束後,游晴惠特別贈送主持人可愛小獅頭作為紀念,成功建立臺灣與菲律賓兩國人民的友誼。
  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教授舞獅的游晴惠老師近日抵菲,將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任務,第一站即來到丹轆建德學校。經由鄭芳祥的引介,游晴惠得以至DZTC電臺,接受主持人Marizen女士的訪問。
  這次訪問由游晴惠自我介紹及分享龍獅運動開始。她表示,龍獅運動已由傳統廟會慶典時的民俗活動,在運動競技引導技術發展之下,轉型為國際性的體育表演競賽,且走向高、難、美、新、快的水平層次,呈現出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在龍獅錦標賽中,競技項目相當多元,有南獅、北獅、舞龍、夜光龍等等。來自世界各地龍獅團隊或學校團隊齊聚一堂,角逐獅王與龍王的尊榮。而文化巡迴教師的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加強海外僑民對臺灣多元文化的認識。游晴惠表示,她在出發前已做好心理準備,希望能藉此提升個人教學經驗,並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主持人Marizen女士於訪談中,對於龍獅文化的起源興趣濃厚,提出不少相關的問題。節目結束後則向記者表示,她很訝異這位嬌小美麗的臺灣小姐,居然能舉起體積龐大的獅頭,並且擁有亞洲冠軍的頭銜。
  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三屆亞洲室內運動會龍獅運動競速舞龍金牌、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六月底至八月底,游晴惠將於丹轆建德學中學、朗碼倪地中國中學、描戈律華明中學、三寶顏中華中學等四校進行巡迴教學。
  

(前排右二為主持人Marizen女士,後排左一為游晴惠老師)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建德學校喜迎文化巡迴教師


(本文獲刊於「聯合日報」七月六日)
建德學校喜迎文化巡迴教師
丹轆市訊:
  丹轆建德學校近日歡喜迎接本年度文化巡迴教師蒞臨。本次來訪教師共計兩位,游晴惠老師教授舞獅,周逸婷老師教授民族舞蹈。兩位老師教學認真、負責,全校教員無不稱許有加,上課學生則個個收穫豐富。
  除了用心於華語教育之外,為充實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師資與內容,每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皆遴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於菲華僑校進行巡迴教學。此計畫執行多年來,成效斐然,受到菲華僑校的一致認同,每年都向臺灣提出新的申請案件。教授舞獅的游晴惠老師、教授民族舞蹈的周逸婷老師於近日抵菲,將進行兩個月的巡迴教學任務,渠等第一站即來到丹轆建德學校。游晴惠老師,現為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教練。游老師獲獎經驗豐富,曾獲2009年第四屆世界龍獅錦標賽舞龍自選套路第2名、2008年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國術錦標賽槍術第1名、2007年亞洲龍獅錦標賽北獅第1名。周逸婷老師,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在職碩士生,臺北縣士城市中正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周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任臺北縣市多所學校表演藝術教師,包括:板橋後埔國小、實踐國小、南湖國民小學實驗舞蹈團、蘭陽舞蹈社、大觀國小等。
  幾天下來,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擁有愉快的教學經驗,且對丹轆建德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讚譽有加。亦擁有美國巡迴教學經驗的游晴惠老師,比較菲、美兩地學生後認為,建德學校學生華語聽、說能力頗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溝通順暢,幾無語言隔閡的障礙。周逸婷老師則表示,唯一的遺憾,即是兩個月裡要巡迴七校,每校平均只能停留約一週。因為時間匆促的緣故,許多舞蹈動作不能為學生修飾到盡善盡美。
  丹轆建德學校將於七月二日、九日(五)下午四時,分別舉辦兩場成果發表會。七月二日首先登場的,是民族舞蹈「農趣童樂」、「彩球迎春」、「慶歡年」成果發表,七月九日演出的,是棍術舞獅「叱吒霹靂,強險爭鋒」、「歡喜祥獅獻百福」等表演。歡迎雅好中華文化的社會賢達蒞臨指導。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純真童趣-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舞蹈成果展


(最後排左起:林錦秀主任、文化教師游晴惠、王坤源校長、文化教師周逸婷)

純真童趣-丹轆建德學校民俗舞蹈成果展

盛暑七月,是建德學校豐收的季節。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所選派的三位文化巡迴老師陸續抵達學校,在短暫卻充實的教學過後,接連舉辦三場成果發表會。讓整個七月,建德學校內除了原有的朗朗讀書聲之外,處處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首先登場的,是七月二日由周逸婷老師所指導的民俗舞蹈成果展。本次成果展,周老師指導幼稚園以及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童,演出「農趣童樂」、「彩球迎春」、「慶歡年」等三隻舞蹈。成果展前,先由周老師及本校教師為孩子們上彩妝與換裝。由於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正式參與演出,以往未曾有過類似經驗,因此對於自己「粉墨登場」的造型都相當的好奇。孩子們時而攬鏡自照,時而展開笑顏,時而皺緊雙眉,流露出天真無邪模樣。正式登場時,現場更是笑聲不斷。有孩子認真的演出,肢體動作優美、神情充滿自信,博得觀眾肯定。更有孩子忘記動作,眼神急切地尋求援助,周老師只好在一旁心急的提示動作。孩子們小臉著上彩妝,身上穿著肚兜,舞動博浪鼓、蒲扇,隨著音樂節拍搖擺著肢體,舉手投足、左顧右盼間、甚或是偶見的失誤,在在都是最純真的童趣。
成果展後,周逸婷老師向記者表示,要在五天內指導五到八歲的孩子完成三首舞蹈,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往後兩個月內裡要巡迴七校,每校平均只能停留約一週。因為時間匆促的緣故,許多舞蹈動作不能為學生修飾到盡善盡美。但孩子們自然不做作的演出,是他最大的成就來源。
周逸婷老師,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在職碩士生,臺北縣士城市中正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周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任臺北縣市多所學校表演藝術教師,包括:板橋後埔國小、實踐國小、南湖國民小學實驗舞蹈團、蘭陽舞蹈社、大觀國小等。